坚持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把着眼点放到前置防线、前瞻治理、前端控制、前期处置上来,完善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等有机衔接、相互协调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,加强行业性、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,开展信访积案攻坚化解工作,推进初信初访一次办好工作,认真负责地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,到2021年底,“三无”(无进京越级上访、无大规模集体上访、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和舆论负面炒作)县(市区)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。 2、主要工作 (1)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。加强各类微风险日常排查工作,建立并落实微风险滚动排查机制,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逐一建立台账,解决一个、销号一个。深化“听证法+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”模式,“政策解读+教育谈心+听证化解”三联模式,最大限度源头化解矛盾纠纷。深化律师参与化解矛盾纠纷、社区(村居)法律顾问参与化解矛盾纠纷、警民联调等经验做法,健全信访与调解对接工作机制,2021年底前,健全完善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等有机衔接、相互协调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,与各级综治中心工作配套衔接,实现“小事不出村(社区),大事不出镇(街道),矛盾不上交”。 (2)深化行业性、专业性调解机制建设。在重点行业、重点领域建立广泛参与的行业性、专业性矛盾纠纷人民调解组织,到2021年底前,建成覆盖信访、医疗、住建、交通、劳动关系、消费维权、婚姻家庭等重点领域,资源配置合理、主体职责明确、衔接机制顺畅、服务保障有力的人民调解机制。在同类别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之间建立协作机制,实现信息资源共享、专业调解人才资源共用,形成化解矛盾工作合力,有效化解各领域内的矛盾纠纷。 (3)深化信访积案化解机制建设。坚持“去存量、控增量”,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直接处理信访问题和包靠信访积案制度,综合运用法律、政策、经济、行政等手段,采取领导包案、专班攻坚、协商会办、信访听证、律师参与、第三方评议等办法,积极开展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。2018年底前形成的信访积案在2020年底前化解95%以上,其中2019年底前10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“清零”、5—10年信访积案以及5年以内信访积案化解率均达到80%以上。 (4)深化联合接访和下访机制建设。建设全市联合接访大厅,市、县(市、区)推行联合接访,对信访事项实行“一站式接待、一条龙办理、一揽子解决”,方便群众反映诉求。将领导下访作为发扬民主、体察民情、联系群众、解决诉求的重要渠道,深化和完善领导下访接待群众机制。抓好来访接待场所改造升级,满足联合接访、集体会商、视频接谈、访调对接、公开听证、律师参与、教育疏导等工作需要。2019年底,50%以上的县(市、区)有固定的联合接访场所,使用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;2020年底,70%的县(市、区)达标;2021年底,实现联合接访全覆盖。 3、责任单位 牵头单位:市委政法委、市司法局、市信访局 参与单位:市中级法院、市检察院、市公安局、市生态环境局、市交通局、市卫健委、市退役军人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医保局 (四)法治化营商环境营创工程 1、任务目标 坚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、法治是最好营商环境的理念,对标国内、省内一流营商环境,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,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,针对当前影响法治营商环境的突出违法犯罪行为和执法司法问题,组织开展“三打”“三治”“三清”专项整治行动,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,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,不断推进法治营商环境提升,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。 2、主要工作。 (1)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立法。按照《潍坊市人民政府2016—2020年立法规划》(潍政字〔2016〕19号)布局,重点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饮水、供暖、出行、健康等民生领域,科学有序推进我市城市管理领域立法,发挥好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。 (责任编辑:澳门永利官网) |